農達生化新聞中心
news center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2024年氣溫很可能再創新高,氣象專家預測春播玉米生長后期,高溫天氣頻繁,臺風、暴雨、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有所增加??傮w來看,各氣象因子變化將增加玉米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綜合病蟲源基數和種植制度變化分析,預計2024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需重點關注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粘蟲、棉鈴蟲、大斑病等病蟲害。
一、玉米病蟲害發生情況預測
(一)東北地區
玉米長期連作、密植、免耕、秸稈還田等措施導致病蟲源積累且該區主栽品種對大斑病抗性普遍較差。需重點防控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大小斑病,同時關注蚜蟲、粘蟲、地下害蟲(金針蟲、地老虎等)、棉鈴蟲,莖腐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根腐病。
(二)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干燥,晝夜溫差大,氣溫波動明顯,一旦降雨增多或灌溉不當,病蟲害易暴發成災。需重點防控玉米螟、蚜蟲、葉螨、雙斑長跗螢葉甲、莖腐病、大斑病,同時也要關注地下害蟲、棉鈴蟲、莖腐病和銹病。
(三)西南地區
玉米四季均有種植,田間播期不齊、生育期不一的現象普遍,易導致草地貪夜蛾發生為害,同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有利于棉鈴蟲等多食性害蟲種群增長并轉移至玉米田為害。需重點防控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一點綴螟、大小斑病,同時關注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粘蟲、蚜蟲、南方銹病、紋枯病、灰斑病、白斑病、穗腐病。
二、玉米病蟲害防控主要措施
加強田間管理,通過監測玉米關鍵生育期的病蟲害發生規律抓住防控關鍵節點,采用理化誘控、一噴多防和藥肥同施為一體的全程綜合綠色防控技術。具體措施包括:
(一)清除雜草、秸稈處理、深耕滅茬。清除田邊地頭雜草,切斷蟲源傳播途徑;采取秸稈綜合利用、粉碎還田、深耕土壤、播前滅茬等措施壓低病蟲源基數病蟲,嚴重發生地塊秸稈離田處理。
(二)選用抗性品種。根據不同區域玉米主要病害種類,選用抗(耐)病品種預防土傳病害、莖腐病和大小斑病;在西南等地可優先選種農業農村部審定的轉基因抗蟲品種。
(三)種子處理技術。根據不同區域地下害蟲種類、苗期害蟲,蚜蟲、病害的種類和發生特點,選擇適宜的種子處理劑。
(四)理化誘控技術。在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蟲趨光性強的羽化期,使用殺蟲燈誘殺;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等害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粘蟲、棉鈴蟲等夜蛾科害蟲可結合食誘劑誘殺。
(五)釋放寄生蜂。在玉米螟、桃蛀螟和草地貪夜蛾等成蟲始盛期,選用當地優勢蜂種(赤眼蜂、夜蛾黑卵蜂),每畝設置2-5個釋放點,間隔7天分兩次統一釋放。
(六)全生育期的“一拌兩噴”或“一拌一噴一放”綠色防控技術。一拌是指播前二次包衣拌種防控苗期病蟲害,兩噴分別是指5-7葉期結合病蟲害發生情況施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在大喇叭口期或抽雄吐絲期無人機施藥,防控中后期病蟲害。一噴一放是指5-7葉期施藥和監測基礎上,在抽雄吐絲期釋放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害蟲。
三、2024 年玉米病蟲害防控重點工作
(一)做好草地貪夜蛾和粘蟲等遷飛害蟲的應急防控
系統監測西南、西北地區草地貪夜蛾、東北地區粘蟲的發生動態和田間為害情況,建立早期診斷和監測預警系統;集成現有技術,建立并示范以種子包衣、理化誘控、應急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相融合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二)抓好玉米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
根據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春播玉米關鍵生育期的病蟲害發生特點,抓好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草地貪夜蛾、大小斑病等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大面積推廣高效植保機械或無人機進行病蟲害統一防控。
(三)建立防控示范區,開展技術培訓
依托專家團工作站建立主產區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的示范區,開展針對性的技術培訓,指導示范縣、農技人員、種糧大戶、合作社開展玉米病蟲害防控,確保玉米生產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